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今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面积潜力。
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在三大主粮中,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较上年分别增加163.2万亩和1723.2万亩,增幅分别为0.5%和2.7%。稻谷播种面积减少751.6万亩,为4.34亿亩。
去年我国启动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今年国家出台了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稳定大豆种植规模。
系列举措成效渐显,今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57亿亩,比上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2.2%,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今年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
尽管今年粮食生产期间遭遇多种不利因素,如夏粮收获期黄淮地区遭遇罕见“烂场雨”,夏季华北东北局地出现严重洪涝,粮食生长过程中西北局部出现干旱等,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不仅如此,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效果明显。
整体来看,今年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着眼三大主粮,稻谷、玉米和小麦单产分别为475.8公斤/亩、435.5公斤/亩和385.4公斤/亩,稻谷和玉米单产分别增加3.8公斤和6.4公斤,增幅分别为0.8%和1.5%。由于收获期受严重“烂场雨”天气影响,小麦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5公斤,下降1.3%。
我国大豆单产提升潜力很大,今年全国重点在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从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拿出综合性解决方案,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成效初显。整体来看,今年大豆单产132.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7公斤,增长0.5%,其中100个主产县单产提升对总产增产的贡献超过了70%。
从不同省份来看,今年全国有27个省份粮食增产。其中新疆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新增耕作面积,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受此影响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粮食增产均超过10亿斤。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