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高培勇、刘世锦解读宏观经济:我国积累了这些应对风险的经验,高质量发展能带来汇率升值效应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两会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多国人士表示,我国两会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中国的发展成绩亮眼,而且脚踏实地,展现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将进一步提振全球发展的信心。

  高培勇:趋于微观化的政策组合是实现今年经济目标的重要底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一经亮相,便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在于我们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那么,我们积累了哪些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为我们带来解读。

  高培勇:过去这两年,从2020年到2021年,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拿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们对于保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的重要意义认识得很清晰。这是我们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着市场主体而转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工作的布局已经形成。

  我们对于市场主体本身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我们的市场主体是1.5亿,个体工商户有1.03亿,企业是4800万,200万农民专业合作社,4800万中有4000万是小微企业,占比83.3%。之所以要用市场主体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企业概念,就在于经过这两年多来的摸爬滚打,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7亿人就业的基本盘。我们的整个宏观政策的布局,我的说法是越来越趋向于微观化。我们原来讲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宏观政策时,主要谈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开始做加法,在财政货币政策之外,加了产业政策,后来加了就业政策,再后来加了结构政策,今年已经加到七项了。不能只讲宏观,要讲七个方面,有宏观微观科技。这表明什么了呢?表明宏观政策出现了微观化的趋势,我们讲宏观政策不是以往宏观层面的政策,而是从宏观着眼,一杆子插到底,从根上浇水施肥的带有微观化趋势的宏观政策安排,改革开放、区域、社会政策都加进去了。这是跟以往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这几年应对风险挑战积累的经验。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眼

  回望202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针对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共同富裕等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此前专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我们来听听相关情况。

  刘世锦: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汇率升值效应明显

  全球财经连线: 2021年中国经济GDP达到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速为5.1%。怎么看待去年经济运行?

  刘世锦:用不变价来计算,2021年GDP增长了8.1%。2020年和2021年间因为疫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两年平均增速是5.1%,和疫情前相比是有所回落的。

  从经济新增量来看,用现价人民币计算,2021年中国GDP净增13万亿人民币;如果用现价美元计算, 2021年中国GDP净增3万亿美元,增长了20%——这个增量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世界历史上可能也没有过。

  为什么以美元计价,中国GDP增速高达20%呢?背后有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初步测算,从2020年到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6.9升值到6.45,升值了大概7%左右。

  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阶段,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依靠国内实际增长,也受到汇率升值影响。当然,去年情况比较复杂,美国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美元竞争力在相对下降,虽然美国整体经济增长不错,净增长了2万亿美元。不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还是要给中国的经济表现打一个高分。

  我们之前研究发现,日本和德国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和中国目前阶段相类似)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们经济的增长一半以上来自汇率升值,一半以下来自国内实际增长。汇率升值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复杂,但长期来看,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些都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因此,对我国的启示是,一方面要争取能够争取到的增长速度,与我国潜在增长速相适应,不盲目追高;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全球范围获取汇率升值效应,这样相较之下,我国经济增速还是比较快的。

  刘世锦:未来15年要跨过三个台阶

  全球财经连线: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共同富裕。未来,要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

  刘世锦: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现在,“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同样也能带动经济的增长。

  中国GDP过去一年增加了3万亿美元,如果继续保持正常增长,不久中国会成为全球GDP总量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现在才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4。

  今后15年的时间里,中国还要再上三个台阶,第一步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要超过12695美元;第二步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大约人均GDP是在2万美元;第三步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大概人均3万-4万美元。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